English

生态农业渐行渐近

2000-11-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胡春民 我有话说

“保护每一头耕牛”,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就提出这样的口号。这不是向传统农业的倒退,而是一场新的农业革命。传统农业实质上是利用高能量来换取高产量,其后果是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随后,西方的科学家就提出了诸如“有机农业”、“再生农业”、“替代农业”及“生物动力农业”等,传统农业开始向新型农业转变。中国在80年代也提出“中国生态农业”的概念,开始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讨论。但是学术界的热闹并没有带动出版业的繁荣。在一些书店的农林类书架上有关生态农业的图书少之又少。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一位姓张的编辑告诉记者:“出版专业性图书的经济效益都很低,出版社一般不愿意出版。农业生态专家卞有生先生自1990年就开始出版这方面的图书,总共大概有五六本,出版费用大部分是单位补贴的。”不管是单位补贴的还是自己掏腰包,书还是出了。“过去我们也出版过一部分生态农业的书,但是不多,在这方面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多工作去做”,中国农业出版社的副总编孙林先生也表达了这种思想。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似乎与生态农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尽管与国际上的可持续农业殊途同归的中国生态农业发源亦近20年”,“但是把中国生态农业同可持续农业联系在一起并进行比较研究的著作也还是空白”。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另一本《可持续农业导论》正在做着填补空白的尝试。该社出版的《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试图从“农业自然资源”方面打开缺口,指出“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从市场、制度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如何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持续、稳定地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又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已成为我国当前农业发展、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

在《中国的白色农业》一书中,作者提出了“白色农业”的概念。“白色农业”就是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一种新型农业,它符合生态大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新的农业技术革命具有积极的推广作用,从而使农业从“单相形态”向“多相形态”发展。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生态农业的希望:EM》具体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微生物活菌制剂。EM是有效微生物群(EffectiveMicro-organisms)的英文缩写,由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投放市场的,以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为主的10个属80余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一种新型微生物活菌制剂。而就是这本仅有127页的小册子1996年出版以后,2000年4月又得以重印。

在记者见到的为数不多的几部有关生态农业著作中,差不多都用了“首次出版”、“填补空白”、“打开缺口”等词汇来描绘该书出版的重要意义,这恰恰暗示了“少”的概念。中国农业出版社的一位李编辑帮记者查询了该出版社近几年有关生态农业的图书,按书名查询,“生态”关键词下有56本,而“生态农业”关键词下面只有8本。正像孙林副总编所说我们还有很多工作去做,生态农业方面的图书数量不多,品种不全,影响还不够大。

作为一个和农业挂钩的专业性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在生态农业方面能否做出有自己特色的东西呢?“虽然过去我们出版的有关生态农业方面的书不多,但是我们将会在出版有关农业的图书时,贯彻生态农业的思想和观念,”孙林副总编辑说,“我们将会在每一本书中都体现生态农业的思想”。他还告诉记者:“具体来说,我们会在种植、养殖和加工中体现这种思想,从而使出版结构发生变化;在出版选题时要向生态农业方面倾斜,加大生态农业出版的比重。”

据了解,中国农业出版社近期将推出《绿色养殖新技术丛书》和《绿色种植新技术丛书》两套有关生态农业方面的丛书。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也表示今后将会把“生态农业”作为出版的重点之一。“我们对生态农业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张编辑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